風行林向和出席亞太OTT大會:風行電視背後的敏捷生態

作者:高宇 来源:高楓 浏览: 【】 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5:04:37 评论数:
  2016亞太OTT生態大會在深圳舉行,作為亞太地區互聯網電視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大會之一,本屆大會匯集60位行業大佬還有超過200業內人士,尖峰對話7大牌照商掌權者、互聯網進軍家庭巨頭,企業高層、視頻網站領頭羊、終端銷售王等高層將現場發聲,陣容可謂強大。


 
  風行超維生態:三大唯一支柱
 
  5月27日,風行副總裁林向和出席本次會議,並發表主題演講。首先,林向和對於風行超維生態再次做出詮釋。他表示,風行電視是由互聯網電視生態的“三大唯一”打造的新一代互聯網電視。這裏的“三大唯一”是指哪三點呢?
 
  首先第一點,無內容不生態。超維生態擁有內容的是東方明珠。去年東方明珠跟原來的百視通合並成立了東方明珠新媒體。2015年東方明珠在A股所有中國傳媒上市公司裏麵,營業額第一名,遙遙領先,是第二名的2倍多。利潤創收30多個億。2015年東方明珠版權的購買金額也達到20多個億。所以說我們說無內容不生態,沒有內容無法與用戶產生黏性,也無法與用戶產生相互驅動。

  第二點,無工廠不生態。風行電視是所有互聯網電視裏麵惟一擁有製造基地(兆馳)的互聯網電視。今年是兆馳成立的第11周年,過去10年我們電視有接近5000萬台的生產產出規模,很坦誠的來講,我們比一般的企業,甚至說比所有的互聯網企業更懂得電視是怎麽生產出來的。用戶肯定不關心有電視有什麽東西,也不擔心你有什麽技術,而我們是要向用戶展示出來我們比別的互聯網電視好在哪裏。

  第三點,無運營不生態。運營也是超維生態裏麵最重要的環節,在這一點上風行網是惟一具有專業互聯網運營能力的專業化團隊。這個無運營不生態所有人都在講,但我們不賣硬件,我們也不講技術,我們是提供豐富內容。我們所有商業價值來自於運營,在超維生態裏麵,風行有頂級的團隊保障。我們有近200人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團隊,有10年的互聯網電視運營經驗,在視頻行業裏麵,很多人在創立初期,對風行還是有很多認知很多感觸的。
 
  風行互聯網電視,2015年12月10日正式發布,發布時還是1.0的UI,今天下午馬上將發布2.0的UI係統。你講你的內容多好,你的產品多好,多少人把你產品買過去體驗完了之後,願意付費購買你的內容。現在用戶習慣現在慢慢已經在發生改變,是這樣的。但是你的產品帶來的驅動,你的內容帶來的驅動,你的整個UI交互以及對用戶的黏性,讓用戶願意購買,我們看我們的付費用戶已經有6萬多個用戶。
    
  用戶關心的問題有很多,每一個環節都不太好解決。第一點是硬件品質,大家可以想一下,現在的互聯網電視所有人都很關心,但是大家有想過嗎?現在你家裏在客廳擺的電視,可能在未來2年、3年的時候,這個品牌就沒了。因為做硬件的品質沒有保障,是無法持續長久的發展。硬件品質、價格、品牌和渠道,這是購買者所關心的問題。前麵人購買完了,就變成使用者,他關心的是什麽?關心的是內容。同時關心他的視頻體驗,也關心服務是不是好?這些都是使用者所關注的。
 
  風行超維生態:開放、敏捷
 
  風行把互聯網電視分成三種模式,第一種模式是互聯網牌照方提供互聯網電視的平台,視頻、內容方加牌照,然後再加硬件係統,整個係統自己來做;第二種模式是互聯網視頻平台自己做,建立一個封閉的生態係統;我們風行做的是第三種方式,我們打造的是開放的超維生態。

  我們的超維生態是全價值鏈的敏捷整合。我們不僅可以把產品做好,達到購買者對硬件、品質以及價格的要求,同時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,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,這一點在互聯網企業裏麵,沒有哪一家互聯網企業可以站出來跟我們PK,這麽多年下來,你不經過無數次經曆,無數次發生的錯誤,沒有這些經驗和積累的沉澱,你是無法得到真正的成長跟提升。
 
  品牌和內容這方麵,風行聯合了海爾、國美、熊貓,這麽多品牌為終端展示風行的UI和內容。在這個超維生態下,得益於整個全價值鏈的敏捷整合,才讓風行得以快速的成長起來,並且快速的發展出去。可以坦誠的跟大家講,單純靠風行的力量很難得到快速的提升。

  但是為什麽讓國美、海爾加入這個超維生態?因為國美全國有1000多家門店,覆蓋了所有的一、二、三線城市,這1000多家門店,在風行的超維生態裏麵,跟我們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推廣、展示、銷售的渠道。同時海爾有一部分產品,也是風行的UI,搭載了風行的內容。這樣他一年也能做到一百萬台到兩百萬台數量級的規模,這樣超維生態一年從創新的模式,搭建成立開始,到一年多的時間,能有300萬台的數量級,這樣才會最終發生一些質的變化。

  快速迭代,持續改進,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客戶滿意。有內容如何讓用戶看到?這就講到我們的核心運營能力。向外生長才是生態,我們有東方明珠的內容支持,我希望有越來越的合作夥伴加入,我們目標終端品牌是3至5家,銷售目標是三年1200萬台。